2. 常见增韧剂类型
(1) 弹性体类
例子:EPDM(三元乙丙橡胶)、POE(聚烯烃弹性体)、SBS(苯乙烯-丁二烯嵌段共聚物)。
适用塑料:PP、PE、PS等。
特点:显著提高低温抗冲击性,但可能降低刚性和耐热性。
(2) 核壳共聚物
例子:MBS(甲基丙烯酸甲酯-丁二烯-苯乙烯共聚物)、ACR(丙烯酸酯类核壳橡胶)。
适用塑料:PVC、PC、PET等。
特点:透明性好,对强度影响小。
(3) 无机纳米粒子
例子:纳米碳酸钙、纳米二氧化硅、蒙脱土。
特点:同时增强增韧,但分散性要求高。
(4) 热塑性弹性体(TPE)
例子:TPU(热塑性聚氨酯)、TPV(动态硫化弹性体)。
特点:兼具橡胶弹性和塑料加工性。
(5) 反应型增韧剂
例子:马来酸酐接枝物(如PP-g-MAH)。
特点:通过化学键合提高相容性。
3. 应用领域
工程塑料:PC、PA、PBT等(常用核壳增韧剂)。
通用塑料:PP、PVC(常用弹性体或纳米粒子)。
透明材料:MBS用于PVC透明制品。
低温环境:POE增韧的汽车保险杠。
4. 选择增韧剂的考虑因素
基体树脂类型:不同塑料需匹配不同增韧剂(如PA常用马来酸酐接枝物)。
加工条件:耐高温性(如注塑温度)。
性能平衡:增韧同时需兼顾刚性、透明性、耐候性等。
成本:纳米材料价格高,弹性体成本较低。